1958年王樑和李崇善教官,
召集劉敬賢、孫大陸設計了一個以「蝙蝠」為主體的中隊隊徽。
蝙蝠的翅膀象徵衝破紅色(大陸)的鐵幕;
北斗七星天的三顆大星星和四顆小星星代表第34中隊;
由於蝙蝠夜間以聲波來辨位飛行,
和中隊使用雷達電子偵測原理一樣,
所以第34中隊又叫做「黑蝙蝠中隊」。
他們開著B-26、B-17、P2V7U、…..等不同戰機執行偵察任務,
為了裝設電子器材蒐集電子資料,
機上不裝載機槍火箭等武器,減輕不必要的重量,
遇到地面砲彈攻擊或高空機槍射擊,
只能以規避閃躲或在地形地物掩護下儘快速撒離。
機場跑道的號碼與地面角度和風向有關,
夏季吹西南風,會使用23L跑道,
冬季吹東北風,航機用05R跑道起降。
墨鏡保護眼睛,確保黃昏時不會受到太陽光照射的傷害;
明亮的橙色救生衣或多發的信號彈,增加遇難時被搜救尋獲的機率;
打火機和大型砍刀能在野外時做為求生的工具。
出發前沒人有把握能平安返航,
大家會聚在一起寫遺書,
避免有些話來不及說出口,
如同二戰時的日本神風特攻隊隊員。
有些人九死一生僥倖回國,
有些人客死異鄉,
有些人成了無名屍骨,
看著一則則的故事,
聽著當事人講述過往,
不禁令人感慨與心酸,
「國家需要我」這句話,
成了最沉重也拋不掉的重擔。
臉盆是最令人感動與懷念的物品,
飛官遺孀到大陸尋找當事殉職的丈夫消息,
當地居民利用撿拾來的飛機殘骸做成生活用品,
如臉盆、澡盆、鋼杯、….等。
得知遺孀的身份後,用臉盆裝了當地的土壤讓她帶回家,
悼念死去的丈夫。
每架飛機出發時會有13-14位飛機員,
有人負責領航,帶領大家尋找方位朝目的地前進,
有的負責監聽電子對話,
有的蒐集拍照或敵方發出的電子資料,
有的空投宣傳單對當陸人民進行心戰喊話,
………….
因此若飛機被擊落,通常會全數罹難,
從執行南星、金鞭、奇龍、…等不同任務到結束,
總共有148人為國捐軀。
感謝這些默默付出的英雄,為大家犧牲奉獻,
換來如今安樂的生活。
一旁的飛行公園,
成了午後吹風回憶故事的好去處。
影片欣賞與來源:
卓越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暗夜勇者:黑蝙蝠中隊(館內播放的動畫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G3IZrHh0U0
玄奘大學大傳系--黑蝙蝠中隊英勇事蹟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a2eV7kWA-4
udn video---黑蝙蝠遺孀捐鐵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_WVisiH-SM
官網:https://culture.hccg.gov.tw/ch/home.jsp?id=149&parentpath=0,145
地址:新竹市東區東大路二段16號
電話:03-5425061
營業時間:09:00—17:00,週一休息
門票: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