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石舊漁港下游的1.5公里朴子溪出海口之北側,
屬於第二類漁港;
為台灣西部重要的漁獲進出港,
具有相當豐富之漁獲以供應全台灣各式各樣的新鮮海產。
本區海岸由於北有外傘頂洲為屏障,
南、北各有八掌溪、北港溪出海,
東石漁港外構成一片廣闊淺灘棚,
附近居民多從事浮吊式牡蠣養殖,
由於此類淺海養殖多以動力漁筏進行海上作業,
因此東石漁港大部份以容納動力漁筏為主。
(來源:維基百科)
巨大的石造荷蘭風車,
高聳直立在廣場上,
豔陽高照時成了人們躲避太陽、遮蔭的最佳地點,
廣大的腹地,成了適合親子共玩的最佳戶外遊樂園。
沙灘區,
小朋友們手拿鏟子、玩具車、水桶等各式工具,
堆砌各式沙堡;
大人們把小孩當玩具,
幫他們做沙浴或雙腳埋入沙中,
讓小朋友們動彈不得。
親子公園涼爽多了,
不用忍受太陽的鞕策,
在身上留下印記,
小朋友們上上下下快樂地玩著溜滑梯、盪鞦韆,
大人們像銀行的保全人員在一旁站崗守護著。
很多人都聚集在戲水區,
享受水柱的噴射與灑水,
消除一身的暑氣,
感受夏日特有的遊戲。
小朋友頑皮的用腳壓住洞口,
不讓水噴出來;
一位小男孩找了水流不甚強勁的水柱出口,
微微蹲低,以上大號的姿勢讓水清洗他的屁屁。
鯨魚池水量乾涸,無人在那戲水,
大概是節約用水或夏天尚未來臨的緣故。
不論是沙子沾滿全身或全身溼答答,
園區提供了免費的淋浴間,供遊客替換衣物,
漁港邊,海邊強勁,可自行攜帶小型吹風機,
小朋友頭髮沒有吹乾,很容易著涼。
不少裝置藝術遍佈港內,
漁夫和巨魚搏鬥的拉力塑像,
漁夫們拉著漁網扛著漁獲,
齊心協力一同辛苦工作;
甘蔗伯和青蚵嫂站在烈陽下笑著迎接到來,
倆人背後還繪有媽祖和土地公的神像;
心形的走廊,成了小朋友練習吊單桿的遊戲場,
愛神丘比特的箭,成了躲太陽的好地方,
彎曲的眼鏡蛇造型涼亭成了全家人野餐的場所。
走到漁港的堤岸邊,
石牆上刻著的大魚大蝦等海中生物,
鐵製的弧形椅猶如西子灣的蘿蔔坑,
是情人們談情說愛看夕陽,
夜晚約會的最佳秘密基地。
也可選擇搭乘觀光船出海繞漁港和外傘頂洲一圈,
欣賞周遭的生態環境。
接近傍晚,
斜坡上的小山丘上,
風箏攤販放起長達100公尺的章魚風箏,
高掛在天空中微笑著,
吸引遊客們的注意。
後方的海產街,就是餵飽肚子的好去處。
油炸蝦球、烤魷魚、清燙鮮蝦和蚵仔煎等
各式海產料理應有盡有。
地址:嘉義縣東石鄉東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