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相簿封面 - 自行車文化探索館

 

1817年德萊斯伯爵為巡視花園時常要花費佷多時間,

長久走路的辛苦,激發他發明一種交通工具。

於是用兩個木輪、座墊、車把,製成了一輛輪車。

人坐在車上,用雙腳蹬地就能驅動木輪前進。

雖然費力,但節省了不少時間,

成了最早的自行車雛型。


(圖片來源:維期百科)

 

 

接著是大小輪骨董車,踏板裝在前輪,

踩一圈前騎距離遠且快,但費力也不太安全,

上車還得藉著助跑踩在輪邊的小鐵柱一躍而上。

2.1 (複製).JPG - 自行車文化探索館

 

這台的剎車要用拉的,

這台有了鏈條,輪子一條大,而且還有充氣輪胎,

……………

導覽員細心講解館內六台古董車的特色與自行車的演變

2.2.PNG - 自行車文化探索館


 

這是霸王富士車,logo是日本的富士山,一台要價140元,

當時公務員一個月的薪水也才15元,

將近要一年的薪水才買得起,

自行車成了奢侈品,有錢人才得擁有,

後來分成文車和武車,

文車大都是通勤上班用,

如醫師出外看診、郵差送信、公務員上班、

武車負重量大,用來充當貨車,將民生用品送到各店家。


 

量著身高、胯高、骨盆長度,

藉由儀器的測量,

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車子,

經過握力與推力的試驗,

也能了解自己的肌耐力,

從科學精準的數據來規劃個人的體能訓練表。

2.3.PNG - 自行車文化探索館

 

騎車時,晴天保持2台車的車距,雨天3個車距,

這樣的安全距離,在遇到突發狀況才能有效作出應對;

騎在公路上,左手平舉是左轉,

彎曲成90度是右轉,斜放左下方是停車,

透過左手手勢(方便左駕的汽車駕駛能看到)

讓後方來車知道自己的動向;

日月潭環潭路徑成了入門基準路線,

柯文哲市長的一日北高也成了經典挑戰路線,

練習曲」電影造就全台環島熱潮,

館內提供的三條路線可作為大家的目標,

拿起耳機還能聽到別人分享的故事。


 

除了國內,

國外的自行車便利設施也值得我們借鏡,

如哥本哈根的45度傾斜垃圾桶,

方便自行車手丟掉廢棄物,

扶手攔杆讓騎手不用腳著地,

綠波系統告知騎乘的合理速度;

日本的自動停車塔,

解決找不到自己的車或停車格不夠的問題;

美國的波特蘭公車還能將單車外掛在車頭前,

鼓勵民眾節能減碳和保持運動的習慣。


 

握著滾動的輪胎,

我們認識陀螺和轉向傾角效應;

按下按鈕,

長方形、水滴形和橢圓形積木往前跑,

受力面積及風阻會影響速度;

拉下繩索,隨著的坡度傾斜角度升高,

摩擦力變大,摩托車極限約35度,

越野車45度,悍馬車65度。


拿著色筆在空白的腳踏車紙上塗鴉;

坐上登山車,握著手把,看著螢幕,

騎著車子在山林間穿梭,

刺激的下坡快感讓腎上腺素急劇上升;

戴上VR眼鏡,虛擬的世界呈現眼前,

騎著車子在公路上奔馳競速;

………

館內的DIY和互動體驗設施,

讓人捨不得離開。

2.5.PNG - 自行車文化探索館
2.6.PNG - 自行車文化探索館

 

冠軍的人可以穿黃衫(主辦單位是一家報社,報紙本身是黃色)

登山王穿粉紅圓點衫

衝刺王穿綠衫,新人王25歲以下穿白衫,

不同顏色的衣服有著不同的榮耀。

 

(圖片來源;每日頭條https://kknews.cc/sports/j63pa9q.html)

 

 

看著環法、環西和環義等世界三大公路賽事的競技,

不免讓人熱血沸騰。

沿途的補給巴士,不但有舒適的座位,

豐盛的食物補給,還能洗個舒服的熱水澡。

而每位選手要喝10000C.C的水,相當於20500C.C的人,

著實嚇到在場的每位遊客。

 

公路車、登山車、下坡車、

依照道路的不同可選擇適合的車款,

2.4.PNG - 自行車文化探索館

 

其中玩downhill下坡車最驚險刺激,

不但要全副武裝,還能有性能超強的避震系統,

才能在崎嶇不平的山路裡,急速穿梭、轉彎和飛躍。

 

門票400元可兌換100元的商品,不足部份補差價,

如頭巾、手套、內胎做的皮包、腳踏車迴紋針、胸針、

所有單車所需的周遭商品與文創用品一應俱全。

3.1 (複製).JPG - 自行車文化探索館
3.2 (複製).JPG - 自行車文化探索館
3.3 (複製).JPG - 自行車文化探索館
3.4 (複製).JPG - 自行車文化探索館
3.5 (複製).JPG - 自行車文化探索館
3.6 (複製).JPG - 自行車文化探索館
3.7 (複製).JPG - 自行車文化探索館
3.8 (複製).JPG - 自行車文化探索館

 

有著齊柏林飛船的雙向腳踏車,

是騎士在武嶺向女友求婚時的故事。

代表著情侶間一人前進時,另一人需退讓;

1.2 (複製).JPG - 自行車文化探索館
1.4 (複製).JPG - 自行車文化探索館

 

三人協力車,一人負責踩踏,其餘二人坐在後面,

是領隊帶著平均60幾歲的銀髮族環島的靈感;

1.8 (複製).JPG - 自行車文化探索館

 

為了讓家中肥貓也跟著主人運動,

來自倉鼠跑滾輪的想法,

於是在腳踏車前裝了大滾桶,

…………

1.3 (複製).JPG - 自行車文化探索館

 

單車藝術特展有六個藝術車,

承載著不同騎士的故事。

1.5 (複製).JPG - 自行車文化探索館
1.6 (複製).JPG - 自行車文化探索館
1.7 (複製).JPG - 自行車文化探索館

 

頂樓咖啡廳空間寬敞,喝杯咖啡小憩一下也不錯。

2.7 (複製).JPG - 自行車文化探索館

 

影片欣賞與來源:

官網https://www.giantcyclingworld.com/

https://www.cyclingmuseum.com.tw/

地址:台中市西屯區東大路一段997

營業時間0900—1700,週三休館

電話04 2462 7979

門票:400元,館內無法拍照攝影。

知識補給站:

延伸景點

【台中神岡】臺灣氣球博物館(大力推薦)
【台中大里】台灣印刷探索館(大力推薦)
【台中‧西屯】台中國家歌劇院(大力推薦)
【台中‧西區】國立台灣美術館(大力推薦)
【台中‧清水】高美溼地(大力推薦)
【台中‧西區】十月爵士音樂節(大力推薦)
【台中‧后里】中社觀光花市 (大力推薦)
【台中‧后里】張連昌薩克斯風博物館 (小力推薦)
【台中‧霧峰】921地震教育園區(大力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背包俠 的頭像
    背包俠

    背包俠

    背包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