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捷克的區間火車到庫納霍拉,
採自由入座,先搶先贏,
一般都會有座位,
單程約
二小時一班車,
車程1小時。
捷克國鐵網站 http://www.cd.cz/en/default.html
可以坐在走道上的座椅,沿途欣賞窗外不斷更替的風景,
車窗上貼著請勿丟棄酒瓶的警告圖示,看來他們不但喜歡喝酒,
也會酒後失態啊。
人骨教堂離火車站很近,10分鐘內的步行路程,
沿著kostnice指示牌走就能找到。
一個小日本溜著小滑板,
運動、省錢和縮短時間,
一路滑到教堂,
新型的交通方式,
讓我也想下次帶一台出遠門。
教堂被墓園圍繞,
埋著無法考察的逝者。
收拾過high的情緒,
改以謹慎嚴肅的態度,
去欣賞這劃時代、最早具有裝置藝術概念的領航者。
古老的純樸小鎮,灰色、土黃的低矮房舍,石塊鋪成的馬路,
悠閒安謚的鄉村步調,很適合退休養老的居住地方。
警察局看起來都沒人,大概是治安良好,低犯罪率,
居民不太需要到警局報案。
教堂內外聽不出有動靜,或許只有週末才會熱鬧起來吧。
有喇叭圖案的告示牌是郵局,走進去就能寄張明信給遠方的親朋好友。
走進一家文具店,捷克著名的koh-i-noor的刺蝟筆筒,
老闆娘說台灣人給九折的優惠,
傳統造型刺蝟原價650變成585克朗,還附贈多支彩色筆。
13世紀的修道士從聖地耶路撒冷帶回一把泥土,
撒在教堂周遭,
自此引起信徒的崇拜,
認為身後葬在此處
可獲得上帝的保祐,
加上黑死病的肆虐,
使得這裡的骨骸多達五萬具之多。
入口處的拱頂上方,
用小小的嬰兒頭顱及身體其它部分,
排列出十字軍東征的盾牌。
兩個台灣女生站在入口處往裡頭觀望,
毛骨快然的陰森氣氛,
使得她們猶豫是否要進去參觀。
全用人骨裝飾的藝術品,
懂得欣賞,
也要有十足的勇氣,
八字也不能太輕,
不然卡到、沖到,
可是會惡夢連連呢!
拿了雙連教會翻譯的中文簡介,
逐步認識這座教堂的歷史。
響應環保,
逛完後記得歸還,
從紙張的皺摺,
可以看出這是蠻受歡迎的景點。
四座金字塔的骷髏燭台與人骨吊燈,
開門見山的讓人折服,
避而不見的埋葬物赤裸裸擺放在眼前,
每一個部位都是一具無名氏的骨骸,
原本看似離經叛道的作法,
卻以另一種行式留給後人警惕與懷念。
工匠運用美學,
將骨頭以不同形式排列成有意義的藝術品,
象徵王室的皇冠及盾牌;
烏鴉正啄著土耳其士兵的臉,
暗喻終於獲得最後的勝利;
一顆顆頭顱嘴裡咬著交叉的骨頭,
一副心有不甘的哀怨。
吊燈的四個角落堆疊出四座頭顱塔,
深凹的眼睛及嘴裡,
塞滿了遊客給予祝福的錢幣。
小天使坐在燭台上,
為這群死去的亡者吹奏著樂音,
人們在走後,
不論身份地位都能獲得上帝的眷顧;
用著手指骨、腳趾頭和其它關節拼湊出伯爵的名字,
紀念自己曾來過這世上的痕跡。
紀念品店販賣頭顱鑰匙圈、撲滿、T恤…,
買了無法拍攝到的祭壇燭台明信片,
留待日後追憶。
參觀完人骨教堂,不曉得公車何時會來,
沿著馬路徒步走了15-20分,
就到了聖芭芭拉教堂。
教堂屹立在山丘頂,
沿著斜坡石磚步道,
看著中古世紀教會的斑駁屋牆,
綿長且厚實的石塊護堤上佇立著一尊尊的聖徒使者雕像,
訴說昔日宣教的理念與事蹟。
典雅的教堂外觀與矗立的尖塔,
令人屏息讚嘆當時的建築工藝與美感。
入內參觀需購票,
參觀完若想幫助教堂整修維護,
可將錢丟入木頭製的捐獻箱,
看著箱內滿是硬幣,歐洲人捐錢是心意為主,數目多少不重要。
教堂內有著精緻的禮拜堂,
精湛的浮雕、雕像和中世紀的古壁畫,
令人重溫當時的生活型態;
瑰麗的彩繪玻璃,
描繪出當時人們信仰耶穌的景象;
主聖壇後方「最後的晚餐」 的木頭浮雕,
工藝精采絕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