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埤鄉的酸菜產量占全國的80%,
全國品質最好、產量最大的產地,
有「酸菜的故鄉」的美譽。
現場免費發放炒米粉和酸菜的料理,
不少民眾早已搶先倍位,準備大吃一頓。
舞台上在地的樂團和舞團輪番上陣演出,
炒熱現場氣氛;
雲林各地的農會攤位齊聚一堂
推銷稻米、蜂蜜、筍干、.....等自產的商品;
主辦單位也提供一些活動,讓民眾參與其中,
如酸菜搓搓樂、疊疊樂、手作親子飯糰DIY體驗等。
採收後的包心芥菜放在田地旁晒2-3天脫水,
用清水洗滌後,再以鹽水浸泡或粗塩搓揉,
等菜根變軟後,回家即可料理;
「疊疊樂」讓民眾將芥菜放入木桶內,再灑上一把塩,
在菜堆上踩踏,縮小菜堆間的縫隙,
壓至緊實達到醃漬的最佳效果。
早期農家用檜木桶大量醃漬酸菜,
但產生的塩水任意排放造成土壤塩化,
使環境大受污染。
後來專案設醃菜專業區,
租給私人公司使用,
改用大型的水泥圓桶醃漬酸菜,
改善污染問題。
一個水泥桶約放置57噸的蔬菜進去,
經過整理可以做出50噸重的加工產品,
低頭看著3-4公尺高的桶子,
還是令人有點心生畏懼,
心想萬一不小心掉入,
後果難以想像。
走到廠區後方,瞥見加工媽媽們圍坐成圈,
正在處理芥菜,想上前攀談,了解製作酸菜的經過,
卻被一位阿伯阻止:「
這是私人土地,禁止進入。」好奇心無奈被扼殺
看到閒置未用的水泥桶,
儲存著黑不見底的髒水、浮在水面發霉的物體及多數未加裝防護網,
食安問題值得監督與改善。
酸菜館呈現大埤農作物種類與特色,
尤其是酸菜的歷史與製程,
看著芥菜堆滿整輛車,壯觀的豐收景象,
讓人想在農曆過年前後的盛產季節前來欣賞。
酸菜、福菜和梅干菜都是由芥菜做成的,
只是作法和歷程稍有不同。
芥菜經粗塩醃製而成酸菜,
大量醃製後的酸菜無法一次吃完,
取出後放入酒甕或瓶子內保存而成福菜(覆菜),
若是不想酸菜發霉或保存更久,取出後晒乾,
就變成梅干菜了。
館內也提供蕾心菜、酸白菜、.....等商品,
供民眾購買回家自行烹煮。
酸菜是許多料理不可或缺的配角,
如酸菜鴨、刈包或牛肉麵,
說不定少了它還真的不對味呢!
影片欣賞與來源:客家電視--大埤酸菜客家味
草地狀元--酸菜故鄉
官網: https://zh-tw.facebook.com/dapi.pickle/
地址:雲林縣大埤鄉大德村民生路665號
營業時間:09:00—11:30,14:00—17:00
電話:05 591 1071
門票:免費參觀
知識補給站:
芥菜、酸菜、福菜、梅干菜分別
https://www.phew.tw/article/cont/phewlife/life/food/1417/201711151417
延伸景點:
【雲林虎尾】興隆毛巾觀光工廠
【雲林‧虎尾】布袋戲館(小力推薦)
【雲林虎尾】2018雲林偶戲節一日遊(小力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