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了數十年的肉圓店,
並未因一成不變的裝潢而被時代潮流淘汰。
沾醬沒變,湯頭沒變,豬肉內餡也沒變,
唯一變的是肉圓外皮的口感。
早期用碎木屑慢慢炊蒸肉圓的福記,
為了因應不斷湧進台南的觀光客,
開始改採用瓦斯方便快速和時間縮短的特性去蒸,
雖然荷包賺得滿滿的,
但外皮的口感變得粉粉的,
失去原來的彈性,
是令我這老顧客傷心的地方。
即使如此,沒骨氣的我
還是會偶爾會跑去光顧,
吃個三顆解解饞。
後場可以看到肉圓製作的過程。
老伯熟練地抓起一團麵糊,
將豬肉內餡包進軟趴的麵糊裡,
一顆顆放進大蒸籠裡擺好。
每籠56顆,多一顆太擠,部分肉圓會炊不熟,
少一顆空間太大,會把肉圓炊得太爛。
加水調火,隔水加熱讓熱氣往上升,
一顆顆的生肉圓就這樣慢慢蒸熟。
打開蓋子,
晶亮剔透的肉圓,
散發令人垂涎三尺的香氣。
蒸得軟嫩的飽滿豬肉餡,
加上鬆軟的外皮,
最對我這個「吃軟不吃硬」的味。
在一顆顆的肉圓上豪爽的淋上獨門辣椒醬,
那外觀看起來就像沉寂已久的火山噴發,泥流四處亂竄,
那辣中帶勁的刺激感,
不但不會傷害到你,
反而會讓你一口接一口。
用大骨慢慢熬煮而成的湯頭,
也是很多人來此的原因之一,
喝兩碗湯是基本的份量。
「老闆娘,我可以把大骨撈起來拍張照嗎?」像是拍紀錄片的龜毛導演。
「可以啊。」老闆娘阿莎力的回答。
任憑我「鍋底撈骨」,就是沒看到聖伯納犬口中咬的那支大骨。
「老闆娘,不是用大骨熬湯嗎?怎麼撈到的都是小骨呢?」
我用從前的標準審核這鍋湯。
「沒啦,煮久了,大骨就會斷成好幾截啦!」老闆娘說明原由。
沒下廚過的我,提了個門外漢的問題。
滾燙的大骨湯裡加點芹菜,能增加湯的香味。
老哥每次來,都加好幾湯匙,
小小的碗裡,浮滿了綠芹菜。
肉圓的價格就像我的年紀逐年爬升,
從原先在地人的30元漲到現在觀光客的38元。
為了省錢能夠吃到肉圓,
中午吃飯便當的等級,
也從豪華的雞腿飯換成了小碗的魯肉飯。
配合台南人早上上班前吃熱食的習慣,
老店的營業時間較早,
分店則是晚開門,也較晚關店。
老店分店的公休時間不會同一天,
若是看到老店關門,
走150公尺就能到達分店,
隨時都吃得到肉圓,
不會有敗興而歸的失落感。
老店地址:台南市府前路一段215號
營業時間: 06:30-18:30
分店地址:台南市府前路一段299號
營業時間:10:30-21:00
延伸閱讀:雙全紅茶 趙家白糖粿 金德春捲 游爸爸蕃薯椪 阿美綠豆湯
黃家愛玉冰 連得堂煎餅 方家車輪餅 福記肉圓
義豐冬瓜茶 福泰飯桌 進福鱔魚意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