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相簿封面 - 鶯歌陶瓷博物館

一日遊路線:鶯歌陶瓷博物館--彰鶯肉圓--鶯歌蚵仔麵線--

                      陶瓷老街--陶瓷藝術園區

 

 

還沒進館前,就在館外看到一些裝置藝術的作品,


1.1.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1.2.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1.3.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1.4.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館內透明玻璃的設計,營造出高挑明亮的視覺效果。

1.5 (2).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一樓的寄物櫃用陶瓷板裝飾得很有特色,

1.6.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小朋友在燒窯隧道中穿梭研究著。

1.5.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陶土作成的成品都會送進火窯裡燒製塑形,

1.12.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火窯依外形和功用而有不同名稱,

1.7.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1.8窯種類.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景德鎮的鴨蛋窯很可愛,

1.8景德鎮鴨蛋窯.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南投水里的稱做蛇窯,

1.9蛇窯.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1.11.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登窯裡還有一片片的隔板將不同作品分開。

1.10登窯.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現場報名參加館內1000的定時導覽,

解說員是經商數十年的阿公。


 

「大家看那山,是鶯歌地名的由來。」

1.0.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這是騎著聖獸的風獅爺。」阿公解說時,勾起我在安平海山館的屋簷記憶

2.1.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2.2.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2.2 (2).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這是床母又叫「鳥母」,小朋友哭鬧不乖或受驚,都會拜床母安撫保祐。

2.3床母(鳥母).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觀音菩薩原本的形象是男性,後來逐漸改變成慈眉善目的外表。」

2.5.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早期大陸人渡海來台,為了祈求坐船順利平安,

都會帶小尊的粉紅媽祖像在身旁。

2.6渡海來台,媽祖粉紅且小,方便攜帶.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看著櫥窗內展品,一尊露齒奸笑的關公像顛覆我對他的形象。」

我邊走邊聽,也尋找自己感興趣的作品。

2.7 騎四不像.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2.7.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2.8.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看著一些古早器具,發現日本人吃火鍋還會使用火鍋缸,

將不同食料隔開烹煮;

3.1.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3.3 (2).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3.2.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而插著木栓的是醬油缸,在以前是有錢人家的才買得起的調味料。

3.3醬油桶.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使用大碗淺底的點心碗是開店做生意的潛規則,

看似豪邁大器,卻僅能裝少量的食物。

3.4.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3.5點心盤,淺底大碗,做生意用,碗可以用來賭博,有錢不賭愧對父母,賭光輸光為國爭光.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青花瓷,經過繪圖、上釉、燒製、

做工繁複且每個獨一無二無法複製,成了鎮館之寶,

也是國內外收藏家的最愛,景德鎮是最出名的製作工廠。


 

不只上釉,連金粉都能塗在上頭,更彰顯出瓷器的珍貴價值。

3.6.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陶瓷做的枕頭,硬梆梆的,佩服古人能睡能安穩不會落枕,

枕頭下方挖空,能放進珍貴的黃金項鍊、珠寶手飾,

這莫非就是古人所說的高枕無憂,不用擔心被偷。


 

1000度以下燒製的黏土稱陶,1000度以上稱做瓷,

裝在嘴裡的牙齒、

手上拿的手機、電線桿上的礙子、

耐高溫、防刮傷、….等功能,

讓陶瓷的用途非常廣泛。


3.12.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3.13.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3.14.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三樓是一些藝術家的創作,

4.2.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4.3.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王俠軍的青龍作品,用了許多模具,經過十幾次的燒製才完成;

4.1.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韓國藝術家做的五斗櫃,極具腐蝕感,

像極了鬼吹燈電影裡會出現的道具;

4.4.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4.5.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日本的青色碗盤,表現出單純的美好。

4.6.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藝術家也用他們獨特的想像,捏塑陶土創作抽象的藝術品,

表達自己的想法。

6.2組圖.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敲打牆壁的雷神之鎚,長長的湯匙,比較淺顯易懂

而看似一座尖山,實則是一個個跪坐的人所組成,

隱藏的意涵全看個人解讀。

6.8組圖.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原住民的燒陶技術也是不容小覬,

7.2.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7.3.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7.7.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7.8.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其中排灣族的陶壺分成公母壺,

公壺上有蛇紋,壺身有喉結造型,

母壺上有太陽紋和乳釘狀的凸起裝飾;

7.4.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7.5.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7.6.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十三行博物館裡的人面陶罐也出現在這裡。

7.9.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舉辦了第三屆的國際咖啡杯展,

首獎作品:花鳥咖啡杯令人驚豔,

5.2.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5.3.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旋轉貓咪杯應該會被貓奴們搶著收藏吧,

烏巢杯造型獨特,

機車行使用的漏斗和儲油桶也成了創作靈感。

5.3咖啡杯.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5.5.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5.8.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藝品店有各式的茶具、文創商品和陶瓷精品,

充滿原創和稀有性,適合買來當禮物送人,

十分體面又有誠意。

7.10.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來到戶外的陶瓷藝術園區,

形形色色的人和森林中的動物成了這裡的主角,

如台灣孩子、鞍馬女孩、被束縛的人們…..

2.7.JPG - 陶瓷藝術園區
2.8.JPG - 陶瓷藝術園區

2.6.JPG - 陶瓷藝術園區

 

或是淘氣的松鼠、兇狠的蛤蟆王、邪惡的豬兔、

2.4.JPG - 陶瓷藝術園區

2.1.JPG - 陶瓷藝術園區
2.4 (2).JPG - 陶瓷藝術園區

 

其中更有以十二生肖和十二星座為主的作品,

將中西文化擺放在左右兩邊,別具意義和巧思。

3.1.JPG - 陶瓷藝術園區
3.2.JPG - 陶瓷藝術園區
3.3.JPG - 陶瓷藝術園區
3.4.JPG - 陶瓷藝術園區
3.5.JPG - 陶瓷藝術園區
3.6.JPG - 陶瓷藝術園區
3.7.JPG - 陶瓷藝術園區
3.8.JPG - 陶瓷藝術園區

 

其它藝術作品也是值得品味與欣賞

1.5.JPG - 陶瓷藝術園區
1.6.JPG - 陶瓷藝術園區
2.2.JPG - 陶瓷藝術園區
2.3.JPG - 陶瓷藝術園區
2.5.JPG - 陶瓷藝術園區
2.11.JPG - 陶瓷藝術園區
2.12.JPG - 陶瓷藝術園區
2.13.JPG - 陶瓷藝術園區
2.14.JPG - 陶瓷藝術園區
2.15.JPG - 陶瓷藝術園區

 

夏天的戲水區開放給大小朋友玩水,

冬天呈現一片荒涼的景象,

不過沙坑區倒是全年無休可以盡情使用;

1.2.JPG - 陶瓷藝術園區

 

假日會安排陶藝師傅示範手作陶土和傳統用腳踢轆轤;

1.3.JPG - 陶瓷藝術園區
1.4.JPG - 陶瓷藝術園區

 

號稱遠得要命的廁所,兩面糖果許願牆是網紅熱門的拍照點,

色彩繽紛的大小圓糖果成了最美的背景。

4.1.JPG - 陶瓷藝術園區
4.2.JPG - 陶瓷藝術園區
4.3.JPG - 陶瓷藝術園區
4.4.JPG - 陶瓷藝術園區

疫情期間,餐廳或咖啡廳都沒在營業,

只能等到疫情過後,

再享受喝咖啡、吃甜食和看藝術品的日子了!

5.1.JPG - 陶瓷藝術園區

 

官網:https://www.ceramics.ntpc.gov.tw/

地址:新北市鶯歌區文化路200

營業時間:0930—1700

電話: 02 8677 2727

門票:80元,陶瓷藝術園區在館外免費進入。

停車:停在園區內1次60元,再步行到老街吃美食和逛陶瓷老街,

           是最好也方便的選擇。

0.1.JPG - 鶯歌陶瓷博物館

 

雖然附近有公共造產停車場、三號公園重慶區停車場、鶯歌國小停車場,

 離老街近一點,但都按時間收費,並不划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背包俠 的頭像
    背包俠

    背包俠

    背包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