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區域地圖:男子會所、咖啡廳、特富野步道、古道
開車經過鮮紅的特富野橋,
在入口處看到鄒族男女雕像,
展現他們平常的穿著和生活習俗,
台灣藍鵲是他們的神鳥和也是精神象徵。
據說部落發生水患,鄒族人只好遷到玉山,
嚴寒的高山氣候,身邊又沒有火源,族人相繼死亡,
接近滅族。動物們試圖到天神那裡把火種帶回來,但都失敗。
臺灣藍鵲冒著危險,鳥爪與喙被燙成鮮紅色,
忍痛帶回了火種,救了鄒族的性命。
最後因嚴重的燒燙傷,導致傷口發炎死掉。
為了感謝牠的付出,
從此視牠為鄒族的精神象徵。
木柱、石牆和地磚,到處都能看到鄒族的文化特色,
像是傳統服飾、獵山豬、釀小米酒、…。
據說戰祭曾經消失過,沒有一直舉辦,
在教會神父的推動下才得以復甦。
戰祭會場莊嚴肅靜,並非慶典,也不允許任意走動,
鄒族人和來賓坐地看石椅區觀看,
攝影記者和遊客則站在馬路旁的高處記錄。
鄒族主持人介紹戰祭流程和注意事項後,
在村長和部落長老的宣告下,祭典儀式正式開始。
男人們將象徵生命之火
的聖火引到會場中央的火堆處,
再到神樹(雀榕樹)前呼叫5次,
向戰神宣告。
(以前喊叫5次是出外獵首時舉辦,
3次是狩獵完回來進行。)
再將山豬刺死做為牲禮,
山豬刺耳的哀號與淒淒聲令人心疼,
但卻是必做的儀式。
接著修剪神樹做為戰神降臨的階梯。
只留三根樹枝,一枝朝向會所,一枝面向汪家,一枝對著石家,
三個方向能保護部落生命。
團結祭,長老會派人分三次到五大氏族家,
依序拿回小米酒、糯米糕和豬肉,
距離近一點很快就帶回來,
跑得比較遠的氣喘噓噓,小米酒也會不小心濺出來。
長老在會老將三種食物攪伴後再分給大家。
部落剛出生或滿周歲的男嬰,由母親帶到會所外,
舅父帶進會所,用小酒杯代替祝神。
會所內長老會為對著成年男子精神訓話,
告訴他們自己承擔的責任,為他們戴上皮帽,
給予少量的酒,並鞭打3下,表示是正式成年。
並非傳統的滿18歲就是成年了,
而是要經過長老的檢驗和認可。
汪家和石家的婦女拿著自家的氏族之火和聖火合而為一,
大家圍著半圓形,逆時針走唱,恭敬地送走戰神。
傳統儀式還包含路祭,
但特富野已經取消不辧了,
之後進行家祭,頭目帶著大家去各氏祭屋,
在高家停留休息,喝下小米酒後返回會所。
家祭結束會向祭拿2支五節芒,
回會所請自己的舅舅幫忙做驅邪的動作。
大家也會在藤條上繫上一條繩子,
代表自己參與過並得到天神和祖靈的保佑。
走進部落,部分車輛的輪子都有用薄木皮蓋住,
應該是小狗灑尿,造成臭味和輪框腐蝕。
香腸配著蒜頭,
醃製入味的烤豬肉夾著清爽的洋蔥,
原住民的料理簡單而美味。
部落內能看到咖啡園,
採用日晒法的咖啡豆就直接晾在路旁,
有時間不妨找間咖啡廳坐下來,
欣賞高山雲霧和美景。
入夜後的歌舞祭和之後的結束祭,
由於時間、住宿和體力就無法全程參與了。
進入部落的禮儀和注意事項:
補充:
男人頭上的羽飾是熊鷹的羽毛,
代表獵人的地位和勇敢,
插著的綠草是聖花--金草蘭,
手上拿的獵刀採單面刀鞘設計。
地址:嘉義縣阿里山鄉425